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备份栏目 >
备份栏目
“冷书记”带来了“热扶贫”
时间 :   2016-11-17 17:12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editor 一审:周满荣   二审:宁基   三审:周秋连
——记黔东南州农委派驻黄平县新寨村第一书记冷劲松情系苗村的事迹
 
     清风网讯:(特约记者  廖尚刚)前不久,在贵州黄平县委召开的同步驻村工作推进会上,一位30多岁的青年干部在台上的精彩发言深深地吸引着300多名参会人员的眼光。他的发言虽然仅仅只有3分多钟时间,但其纯朴的语言和真切的驻村态度,赢得了在座领导和驻村同行的好评和学习。这名交流发言的青年干部名叫冷劲松,是贵州黔东南州农委下派到黄平县谷陇镇苗族聚居的新寨村担起驻村“第一书记”的重担。

    谷陇镇是贵州省20个极贫乡镇之一。为了从多方位上协力摘掉这“极贫”的帽子,冷劲松带着组织的信任和重托,2016年4月来到谷陇镇新寨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新寨村这名头从外人的理解中一定是一个“四在农家”的美丽乡村,其实不然。与其说“新寨”,还不如那些已经脱贫的“旧寨”。长期以来,由于受落后的生产力和农业经营模式的影响,苗族群众根深蒂固的传统“四季歌农业”,农民除了长年在几桃责任地为了几担粮食糊口而拼命摸爬滚打外,村前寨后的土地基本上也无法刨出点值钱的物产来。因此,大多数青壮年男女只好往外奔走找出路、谋生计。今年的同步小康驻村工作一开始开展,冷劲松受命于“第一书记”的使命,首次来到新寨村。来到这个陌生的山区村落,山寨里贫困的空气和令人似乎窒息的问题,让冷劲松才感到了这是有生以来的一次巨大考验。尽管这样,他并没有畏缩和犹豫。“大智兴邦,不过集众思”,面对千头万绪的村情寨务和贫困得犹如嗷嗷待哺婴儿的群众,冷劲松通过反复思考,决定采取“紧盯”的土办法,按照“五必访五必问”的要求,凭着“人是江山口是路”的意志,多次到老党员、老村干、支部委员、群众代表、致富能手、贫困户家中走访,在与村民促膝谈心上,广泛征询他们对当前脱贫攻坚的建议意见、发展思路。经过近一个月的深入走访调研,终于将村情民意摸清吃透。在集思广益中,他为村里制定了《2016年工作计划》《2016年党建工作要点》《党支部规章制度》等,为驻村帮扶工作有了明确的方向。

    新寨村是谷陇镇一个人口密集的大村,由原来的新寨和坪寨两个行政村合并而成。由于村寨传统的宗派陋习,使村两委班子常常因一些利弊问题各执己见,相互忌惮。没有一个团结的村班子,何谈村寨的经济社会发展。对此中共黄平县委组织部和谷陇镇党委在对基层党组织集中排查时,新寨村党总支被列为软弱涣散整顿对象,给予了通报批评。冷劲松刚进驻新寨村的第一个棘手问题,就是千方百计如何整治村党总支班子队伍一盘散沙的拖拉松懈、推诿扯皮作风。于是,他紧紧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定期组织召开党员大会、专题民主生活会,带领党员学习党章党规和一系列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历次全会精神,传达省、州、县的有关政策文件,并组织党员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使他们找准自身在思想、工作、纪律、作风上存在的问题,从中不断提升各自综合素质,村两委班子在改进工作和服务民众的态度上发生了很大变化,党员之间的凝聚力、战斗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同时,在结合村情,冷功松同志以“第一书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村务管理上全部实行了在职员化管理村干、阳光化管理村财、精细化管理阵地、集约化管理小组的“四化强村”机制,使村党总支在短短的两个月时间的整改,就顺利出列了软弱涣散党组织清单。这些工作做法还得到中共贵州省委组织部督查组的表扬。

    针对新寨村村集体经济长时间处于一穷二白的“空壳”状况,冷劲松白天奔忙在田间地头里,夜里经常研读和思考省、州、县扶贫政策,在掌握熟悉扶贫精神上,用足用好党的惠民政策。为破解村集体经济薄弱、贫困户致富无门路的问题,他经多方研究论证,首次在村里指导注册63万元资金,成立了“黄平县陇新生态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利润以1:3:3:3的比例进行分配,其中l为村集体经济收入。现已完成基建投入22万元,预计年出栏肉牛120头,年收益达120万元,贫困户年均增收3000余以上,并力争使村里精准扶贫对象在今年年底基本实现脱贫。

    在驻村工作中,按照上级的要求,冷劲松还组织村两委一班人马积极开展“三特三留”人员核实工作。通过统计,新寨村涉及留守老人27人、留守儿童38人、留守妇女57人、特困人员9人,并对社区康复人员18人进行跟踪管理,同时在实行“暖心秘书”服务群众中,共完成各类事项办理113件。为改变新寨村两委落后的办公条件,他还争取到黔东南州动物卫生监督所的支持,为村里配备了现代办公设备,结束了新寨村长期靠手工抄写画格等落后的办公历史。

    为将多彩贵州文明行动融入到苗族群众的生产生活内容中,使村民享受到方便快捷的交通出行和文明和谐的生活环境,冷劲松通过与村支两委多方奔走和四处“化缘”,并争取到150万元资金,改造了从5组至8组到3组的通组公路建设项目,目前已全部完成了毛坯路形象工程建设;协调其它资金12.8万元,为村里修建了3个垃圾处理池,还对寨内1000余米的步道进行“户户通”硬化。此外还在村内修建了400余平米的传统芦笙场,同时配套建设篮球场、健身器材等,为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提供了良好去处。

     面对脱贫攻坚工作和同步小康建设时间越来越迫切的倒计时,冷劲松常常以“政策宣传员”“致富信息员”“矛盾调解员”“党建指导员”的身份全心全意为新寨村群众谋福祉,以一名共产党员真切的言行服务于谷陇镇的加巴山脉上。群众在他的帮助下,迎来了一件又一件意想不到的大事和喜事,受到了各级党委的赞扬和当地苗族群众的爱戴。难怪通过整顿而觉醒后的新寨村两委班子和村民欣慰而又感慨地说:如果村里有“冷干部”这样的同志早些到来拉扯,我们新寨就更新,就更加名符其实了!冷劲松也坚信,只要有党和政府的支持,只要自己与村两委凭着一股钉子般的钻取意志和改革精神,全体干部和就一定能打赢这样场千年难遇的脱贫攻坚战役,新寨村的明天就会变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