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备份栏目 >
备份栏目
祛除国考“冰火两重天”尴尬还需“暖流”注入
时间 :   2016-10-24 21:31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editor 一审:周满荣   二审:宁基   三审:周秋连

  清风网讯: (通讯员  琥珀) 近年来,国考最热岗位的竞争已有所下降。不过,从今年报名开始的第三天,报名人数在职位之间的反差依旧凸显。一边是最热职位竞争比达到2320:1,一边是800余岗位无人问津,国考报名再现“冰火两重天”的现象。(10月23日 中国新闻网)

  
  说起“公务员”,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人民都是满满的羡慕,甚至是嫉妒,因为这个名词不但是“铁饭碗”,甚至是“金饭碗”的别称,其背后还隐藏着诸多特权。这样的事态也使得每年国考很多人趋之若鹜,单由于工作环境或者性质的不同也使得国考常常出现“冰火两重天”的尴尬局面。国考热度不减,多年来仍处于持续升温的状态,而热职位与冷门职位报名人数的差距逐年拉大也暴露出国考“热”热得太不正常。国考“冰火两重天”现象日益严重,从而如何缓解乃至祛除这种“冰火两重天”的现象,也正是值得我们相关部门思考的问题。

  
   对于国考报名“冰火两重天”的现象,人们往往归咎于考生挑肥拣瘦,好高骛远,拈轻怕重,缺少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这个问题确实存在,但造成国考报名冷热不均的原因并非这么简单。国考职位分为四类:中央国家行政机关,中央国家行政机关直属机构(省级及以下),中央党群机关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从本次国考报名情况看,平均竞争比最高的为中央党群机关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52:1。如果说边远贫困地区被考生嫌弃,然而中央国家行政机关比如发改委、审计署为什么没能受热捧呢?因此对国考报名职位“冰火两重天”局面,应当冷静看待,既没必要视为洪水猛兽,进行过度解读,更没必要对考生上纲上线,质疑这些考生的报考动机和道德品质。

 
   许多岗位之所以遭遇寒流,并非考生“嫌贫爱富”:或是专业要求较强,或是包括工作年限、政治面貌、学历层次等在内的招考条件设置得较高、较严,让考生只能忍痛割爱。国考职位中有一部分属于执法类和技术类。执法类、技术类从工作需要出发,对考生专业的要求颇高,要有过硬的学历,叫得响的资格证书,还得有货真价实的专业技能。遗憾的是大多数考生缺少真本领,至少缺少自信。尽管这类职位待遇优厚,但考生们不敢去热捧,只能削尖脑袋去挤那些门槛低、待遇也不错的职位。每个人都有趋利避害的本能,以及追求美好生活和良好工作环境的权利,这无可厚非。真正需要反思的,是如何规范权力运行机制,祛除热门岗位的“附带好处”,让权责对等成为常态,使每个岗位守住为公众服务的本位,避免“接待处主任科员及以下”也能成为最热职位的现象发生。

    
   其实“国考热”从侧面折射出了现代青年人的“择业观”,大家都想去到“好”的岗位这是自然,但“遇冷”的岗位就“不好”吗?并不是,而是考生觉得“门槛”太高或是没有看到它们“好”在哪里?“冰火两重天”不是考生造就的,解决此类难题的钥匙仍然掌握在相关部门手里。但要缓解乃至祛除国考“冰火两重天”的尴尬,还需相关部门在完善交通、福利待遇等条件;用薪资待遇或者补助来平衡零报名的问题;帮助考生了解各岗位就业前景;引导年轻人改变择业观等多方面注入暖流,立足岗位全面分析,不断扩宽考生的选择面,改变考生的择业观,“冷门”岗位自然会成为“热门”岗位。

  
    国考冷热不均,有正常也有不正常。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给“不正常”把把脉、治治病。现在国考报名是否是“冰火两重天”,我们还且慢下这个定论,但持续上涨的态势也不容小觑;未来国考报名是否还会“冰火两重天”,则考验着管理者的智慧和考生的理性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