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备份栏目
高铁线上的“猫头鹰”
时间 : 2016-08-24 16:28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editor
一审:周满荣 二审:宁基 三审:周秋连
清风网讯:(特约记者 常魁星 通讯员 缪建伟)有这样一群人,像猫头鹰一样。他们昼伏夜出,凌晨1点-4点上班,两眼圆睁、在灯光下检查维修高铁线路,以确保次日动车组安全动行,为旅客平安出行坚守。他们,就是南宁铁路局柳州西高铁线路道岔综合维修工区的线路工。
22日零点30分,记者来到鹅山公园附近、柳州火车站19道轨道旁的工场,跟线路工们进行零距离接触。
“大家要一起进去,一起回来,带什么工具进去就克带什么工具回来。”凌晨1点,谢永荣工长点完名、分配好工作后,又像老师教导学生一样耐心叮嘱起来。而此前,副工长已经用相机对准进入铁道线的21名员工以及携带的工具每人每件都一一拍了照,以便返回时核对,确保人员一个也不能少,工具一件也不能落,避免因此可能引发的行车事故。
当晚,谢永荣特别安排了两名防护员,一名负责现场施工人员和作业安全,一名当贴身侍卫,负责记者的人身安全。
进入作业区犹如跌入黑夜,19个股道,只有稀疏的信号灯点缀其间。谢永荣介绍,柳州火车站区域几公里铁路线都是他们的作业责任区,共10多公里长的轨道,其间有104组道岔。每天摸黑工作,是趁夜间动车组列车停运,才可以“得点(封锁铁道)”维修。
记者看到,“得点”前近两个小时里,几分钟就有一列火车呼啸而过,“呜……”“逛吃逛吃”声中,线路工们听从着防护员的口笛声,在线上线下从容穿行,避让自如。最忙的是谢永荣,列车通过时还要俯身检视轨枕是否有吊板,带领副工长调查工作量……螺丝、轨底胶都不放过。还得不时分派作业,
“钢轨有三大病害,接头处焊缝数第一,要首先消除接头处的线路隐患。因为列车震动大,如果轨枕吊板多就会造成接头焊缝处线路高低不平,接头处焊缝就可能产生裂缝,所以要使用液压机顶起轨枕,再用捣固机捣固石碴使线路水平、高低正常,避免线路水平、高低不好造成钢轨病害。这两天调查好工作量,检查线路看改道怎么改,轨距是多少,缺什么构件,怎么做带什么工具,一一列出清单,给下一班副工长带班维修。”
47岁的谢永荣是来宾市人,1993年就读桂林运输技工学校线路专业,毕业便来到柳州工作至今,已经是个精通业务,经验丰富的老线路了,深深孚众望。他说,他们负责柳州铁路交通枢纽线路的检查和维修,重点是道岔,不能有任何失误。19个股道,其中11个客运股道。
当晚,封锁时间只给了90分钟。也就是说,谢永荣他们要在90分钟内把上一个班组安排的维修工作量全部完成,消除所有线路病害。
动车,让人们便利出行,线路工,却为人们的安全在默默付出。当晚同时在线路上忙碌的,还有电务工等“猫头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