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备份栏目 >
备份栏目
吕永福:群众再次推荐他 ——记黄平县旧州镇白水寨优秀村支书先进事迹
时间 :   2016-05-02 13:57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editor 一审:周满荣   二审:宁基   三审:周秋连
清风网讯:(通讯员    张玉良)“吕支书,我家今年种了10亩烤烟,长势一般。”“很好,只要大家肯干,我们村委一定支持。”“吕支书,今年这李子果还看得,可能又有个好收成。”“就是嘛,大家按照科学的方法去管理果树,好日子就会到来。”每天吕支书一下队,群众就向他汇报这样那样的工作。
是的,在贵州省黄平县旧州镇白水寨村,一提起吕永福支书,真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乡亲们都能为你讲上他不让“穷”根祸害百姓的一大堆故事来。
尽管现在白水寨村人民富了,但吕支书的工作没白干,曾十多次获州、县、镇的表彰,同时,多次被评为州、县、镇优秀共产党员、科技兴州先进工作者。今年五月初,在全省优秀共产党员评选活动中,群众再次推荐了他。
不让“穷”根祸害百姓,一心想拔掉穷根的吕支书。白水寨村距镇政府七公里,地处偏远,交通闭塞,自然条件较差。不管自然条件咋个差法,从不愿让“穷”根祸害百姓的吕永福,被推选为金线沟组的组长。那时,在完成工分劳动之余,他还带领本组群众承包做砖瓦、种油菜,希望尽快改变家乡贫穷的面貌。在他的带动下,全组当时的收入加起来比其它好几个小组的生产总值还要高。村民们尝到了甜头,也就对他更多了一份信任。之后,群众便举荐他进了村领导班子。
在一次村委会上,他提出了对全村工作思路的看法,继续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让白水寨村人民填饱肚子,大力发展包谷(玉米)、油菜、烤烟生产,让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增强农业综合开发实力和后劲,使全村农业形成立足当前,注重长运、以短养长、长短并重、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同时,搞好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做好“火车头”。这一建议被村两委采纳。
做好火车“头”,自己先开“头”。说做就做,不是在吊胃口的他,当年种12亩油菜,收入3800斤菜籽。同时和村两委发动全村村民种油菜130多亩,烤烟160多亩、包谷(玉米)110多亩。从此,这个地处偏远、交通闭塞的白水寨村掀起了一股种植热潮,向绝对贫困发起了进攻。
这期间,吕支书天天蹲在田间地头,忙完自己的,又去忙别人的;忙了田头的,又去忙坡上的。群众掀起了这股种植热潮,能不能挣到钱还是个未知数。他很担心,特别是在烤烟烘烤阶段,有时他蹲在烤烟棚前,一蹲就是几天几夜。还好,他这一担心,让那土地“爷”受到了感动。那年白水寨村人民的油菜、烤烟、包谷(玉米)等都很当年,获得了丰收。他的这一创举,给白水寨村人民敲开了致富的大门,当年迎来了全州油菜、烤烟现场两会在白水寨村召开。
   “你呀你,光想着别家,这个家你要不要了,老吕?”他老伴有时做累了便讨厌地说。他确嘿嘿一笑:“要,咋个不要?小家也要,大家也要。”
吕支书他就是这样一个人,不愿让“穷”根祸害百姓,一心一意想着白水寨村人民的冷暖,同时又一心一意为白水寨村人民谋发展的好支书。10多年前,由于打工热潮的高峰,他看见该村有着大量闲置的土地资源和适宜的气候条件,又向村两委提出了以农村经济大力发展绿色产业的新思路得到实施。在此期间,他还冒着烈日,上山规划、种植、指挥。
经过几年的共同努力,一个拥有1600多亩水果种植基地的白水寨村,每年仅水果收入一项,就为种植户增加四至五千元的收入,有些高达上万元。目前,全村栽种经济果树100多万株10多类,主要品种有李、梨、桃、葡萄、柑桔等。
为了适应果农技术管理的需要,吕支书还根据季节的特点,常请县技术员来指导。有一年,有些果树发落叶坐果病。果农杨昌义来问他,一时也弄不清楚的他,带上标本,便赴黄平县城,请教专家。回来后,立即召开以县委、县政府派来的县技术员主讲的“预防落叶坐果病”现场培训会。通过培训后,直至迄今,全村1600多亩的果树“落叶坐果”病得到了根治。
他就是这样一个急性子,一遇问题非得把它解决不可。提起吕支书,果农杨昌义说:“他说过一句话让我至今难忘,‘我当支书不是为了我自己,我是为了全村民共同富裕’。”的确如此,现在每年,一到七八月份,白水寨村就有这样那样的果子让您品尝。
为了全村民共同富裕,他立下了汗马功劳。是的,他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白水寨村人民在他的带领下,走出了一条不平坦的致富之路,奏响了小康生活的进行曲,唱出了共同致富的凯歌。
为了达到共同致富,该村两委积极引导百姓向高效农业发展,大力发展烤烟生产,流转了1000多亩土地,1600多亩各种果树林,近1000葡萄基地等,带领大家从单一的传统农业向高效农业发展。现在的白水寨村农民掀起了高效农业热潮,每到旧州赶(集)场天,有1/3买菜、水果、葡萄等都是白水寨村人。
  现在的白水寨村农民年纯收入已由集体分组到户时的“超支户”增加到现在的6580元。预计在未来二至三年里,农民人均年收入可增至9000余元。现在,当您走进白水寨村时,一幢幢掩映丛林中的高楼大夏,一条条纵横相连的乡村大道(水泥路),呈现出一派社会主义新农村繁荣的景象。
同时,这些繁荣的景象流进了吕永福支书的汗水和功劳,今年五月初,在全省优秀共产党员评选活动中,旧州镇党委政府、群众再次举荐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