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备份栏目 >
备份栏目
贵州黄平:“十二五”精准 扶贫撑起百姓幸福指数
时间 :   2016-03-27 20:20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editor 一审:周满荣   二审:宁基   三审:周秋连
清风网讯:(通讯员   张玉良)过去的追求: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现在的生活:煮饭不用柴、吃水不用抬、走路不湿鞋的好生活。同时,要玩有玩处,要乐有乐处,真是神仙般的日子。这得益于贵州省黄平县委县政府,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上,有效提升了全县人民的幸福指数。
精准扶贫  改善农村困难百姓住房条件
“万万没想到,我这辈子还能住上这样漂亮的房子,点上电灯,用上手机。”旧州镇一位70多岁的老人高兴地说。
为改善农村困难百姓住房条件,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民生工程建设,黄平县始终把这项“雪中送炭”的民生工程列入重要议程,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危房改造资金落到实处。在工作中,该县按照优先帮助住房最危险、经济最贫困的农户解决最基本安全住房的要求,严格执行“四明确、四结合”和实行“三榜公示”,严格确定补助对象。按照五保、低保户一级户均补助2.23万元;困难户一级户均补助1.23万元;其它困难户户均补助不低于0.65万元补助标准,对困难群众进行补助,确保农村危房改造任务的公平、公正、公开和透明。
据悉,在“十二五”期间,该县共投入危改资金3.1亿元,惠及40442农户141547人。 
加大投入  群众尽享发展成果
 “以前看病,还得做个架势,要走好几里远的路;现在看病,就在家门口,几分钟就到了。自从村里有了卫生室,我们看病更方便了。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镇,还能享受新农合的报销呢!”旧州镇寨碧村一群众喜上眉梢。
这一惠民工程,得益于黄平县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在全县实现村级公共卫生服务全覆盖,有效保障了全县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了全县医疗卫生和计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据悉,“十二五”期间,黄平县共投入1.088亿万元,共完成了28个基层卫生院(站、室)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关注民生  解决水资源紧缺造成的“先天性”贫困
“真的没想到,我们这样偏僻的农村也能用上自来水了。真的高兴,这要感谢我们的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旧州镇龙头沟一位80多岁的老太太高兴地说,“许多村民都用上了洗衣机和太阳能,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据了解,为解决水资源紧缺造成的“先天性”贫困,在“十二五”期间,黄平县共完成投资9724.35万元,解决11个乡镇,205个自然村,19.4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建设集中供水工程102处,集水井316处,蓄水池263座,完成铺设管道120万米,从根本上改善了农村生活条件。
安全出行 农村也有柏油路
“过去赶场(集),我们一个一对水胶鞋,两脚的黄泥巴;一到街上,好多人都怕死我们了。如今,这种生活一去不复返了;现在我们穿布鞋上街,灰尘都不粘一点,人们都不晓得是不是黄土地来的人。”旧州镇白水寨村一村民兴奋地说。
“十二五”期间,黄平县把通村水泥(油)路建设作为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增加农民收入的突破口,采取向上争取、能人捐助、村组自筹相结合的办法,全力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步伐,累计投入4.98亿元,完成1236公里通村水泥(油)路建设,使全县11个乡镇209个自然村通了水泥(油)路,受益群众25.6万人安全出行。
要玩有玩处 要乐有乐处 神仙般生活
“我每天晚上(只要天上不下雨)都来这里跳跳舞、健健身。白天闲了还去农家书屋看看书、打乒乓球或老年协会走一圈。现在的生活越来越有滋味。”旧州镇草芦坪村村民在村文化广场兴奋地说。
确实如此,每天夜幕降临的时候,旧州镇草芦坪村的群众都会到广场上来学唱歌、跳舞、歇凉、观看电子屏幕播放的计划生育政策法律法规及生殖保健知识宣传片。随着音乐的节拍,妇女们还跳起了广场舞、芦笙舞、苗族板凳舞、健身操等,好闹热。
近年来,该村在省、州、县及县卫计局的大力支持下,投入84万元,建起了占地面积10多亩的计生文化广场,安装了健身器材和大型电子显示屏,让农村百姓和城里人一样,过上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