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备份栏目 >
备份栏目
大山里的守望者 ——记包头东车站派出所石拐警务区铁路民警付东兴
时间 :   2016-02-24 16:28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editor 一审:周满荣   二审:宁基   三审:周秋连
清风网讯:(通讯员  梁宇荣  汤彦冬)十三年,他像一颗小小的道钉,坚守在深山中;十三年,他挥洒汗水、无怨无悔;十三年,从繁华到落寞,他从未离弃。55岁的付东兴作为石拐警务区中唯一一名铁路警察,独自守望在这片深山里,镌刻着对铁路公安事业无限的忠诚。
 
孤独中的坚守
由于煤矿开采运输的需要,一趟又一趟的火车开进了群山围绕的石拐区,为了保证煤炭运输安全,8名铁路民警被派到石拐车站派出所,付东兴就是其中一员。然而几年中不断开采攫取,依煤而建,因煤而兴的石拐在资源枯竭之后运输线路也随之封闭。石拐车站派出所因此合并为包头东车站派出所的警务区,一名又一名民警陆续被派到其他所队,而付东兴选择了坚守。“这里有铁轨,有站台,还有铁路警察的一份责任,这里需要有人留下。”煤炭资源的过度开采造成当地水土严重流失,地表千沟万壑,居住环境非常恶劣。付东兴毫无怨言,在艰苦的工作环境中,一干就是13年。13年来,付东兴坚守在空气污染严重的石拐车站,周围的几个大烟囱不断地排放出黑黄色的滚滚浓烟,在外边待一个小时,就让人觉得喉咙发痒,呼吸不畅。十三年,他默默无闻、勤勤恳恳地守护曾经石拐区铁路运输的生命线,石拐警务区在他值守下的连续多年保持“无货盗、无拆盗”发生,赢得了沿线群众的赞誉和支持。
 

夜空中最亮的星
“在马路上,一天都看不到几个人。”久居“空城”的付东兴感慨的说到。石拐警务区条件艰苦,生活也很单调。没有城市的喧嚣,没有霓虹的闪烁,没有网络,没有人。每到晚上,周围一片漆黑,整个山区只有警务区的一点灯光。由于重污染企业影响,清洁水源稀少,每天只能定时定点给水一小时,生活的困难和不便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山坡上石拐车站,每一阶石梯都是刻满岁月的痕迹,付东兴可以清晰地听到自己的呼吸。常年无人问津,过着近乎与世隔绝的生活,但他耐住了寂寞,克服了孤独与恐惧,在单调的工作中磨练出了他的内心和性情。“白天看、晚上巡、深夜守”,他就像是夜空里的一颗星,用忠诚照亮着荒凉的山区,用平凡书写着无悔的誓言。
 
神器在手的付公安
13年来,付东兴坚持走村串户,他的足迹踏遍了沿线每一寸线路,身影辐射到了辖区21个村寨、18个工厂,为职工、村民办实事、好事300余件,巡线宣传走烂了12双胶鞋,把爱路护路宣传覆盖到辖区的每个角落。
在平日里,沿线厂矿、村庄、田间地头和农户家中,随处都可见到付东兴抱着宣传资料画册,发放传单、签订协议的身影。白天他一边帮助村民干农活,一边宣传铁路安全知识;夜晚挨家挨户串门儿,拉拉家常谈谈心,牵线结对做宣传工作。他把手机号码留给管内每个厂矿、村户,随时帮助群众解难济困,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付公安”。在开展宣传的同时,付东兴还坚持开展线路巡查。每次巡线他都会骑着那辆老式的摩托车,随身携带着三件神器:小喇叭、巡线包和金嗓子含片。巡线包里装着他用来记载巡线、宣传工作的工作日志;宣传时嗓子哑了,就含上一粒金嗓子含片。“这摩托车是我的‘好兄弟’,这金嗓子是我的‘贴心人’。”付东兴亲切的说到。
13年中,付东兴从来没有因为自己的私事而耽误了警务区的工作。在妻子嘴边,他是那个“不归人”,在父母眼里,他是那个“忙碌人”。好多次家里老人生病住院,都是妻子一人陪护在病房。付东兴每每聊起这些家事都是满满的愧疚。所里考虑到他的实际困难,打算予以调整照顾。“石拐工作环境虽然差,我的家里也有困难,但我还扛得住,与其让所领导费心调派别的同志来这里工作,不如让熟悉环境的我留在这里。”付东兴就是用这样朴实的语言,踏实的作风,践行着人民警察的忠诚誓言,默默在大山中守护着寂静的铁路线。(通讯员  梁宇荣  汤彦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