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备份栏目 >
备份栏目
邵东籍张剑飞:湖南省副省长,工学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时间 :   2015-12-19 11:07 来源:   大邵东 作者:   editor 一审:周满荣   二审:宁基   三审:周秋连

张剑飞,男,汉族,1962年11月出生于湖南省邵东县仙槎桥镇,中共党员,1983年7月参加工作,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利克分校土木工程系运输工程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同济大学博士生导师,现任湖南省副省长。

 

交通运输部1985年度新长征突击手,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交通问题陈述人,2004年主持国家高速公路网的规划。

个人履历

 

1979.09——1983.08 同济大学道路与交通工程系道路工程专业学习

1983.08——1987.07 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助理工程师

1987.07——1991.05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运输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学习

1991.05——1992.08 世界银行中国蒙古局交通运输处交通运输规划师

1992.08——1995.01 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副总工程师

1995.01——1995.08 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院长助理

1995.08——1998.03 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副院长

1998.03——2001.09 交通部规划研究院副院长

2001.09——2003.06 交通部规划研究院院长

2003.06——2007.11 交通部公路司司长(其间:2006年09月至2007年01月,中央党校进修班学习)

2007.11——2008.01 湖南省长沙市委副书记、代市长

2008.01——2013.11 长沙市委副书记、市长

2013.11——2013.12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长沙市委副书记、市长

2013.12——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第八届、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人生之路要选择

 

1991年,29岁的张剑飞在美国加州伯克利分校获得博士学位,同年赴世界银行工作,并任交通运输专家。张剑飞在同学中间是很幸运的。世界银行对其职员的考核极为严格,年薪也是相当丰厚的。一旦进入世行工作,一生就不必为工作担忧。


1992年6月,张剑飞决定回中国工作 ,这一消息引起很大反响。那时候,留学后回国的人还很少。朋友们问:“为什么要放弃那么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国内工资低、条件差,你能习惯吗?” 世行起初感到惊讶,继而刻意挽留,并表示在一段时间仍保留他在世行的职位。中国驻美大使馆致函交通部黄镇东部长,要求表彰张剑飞的爱国行为。孙中山的孙女孙穗芬女士特意宴请鼓励张剑飞说:“你回去很好,国家需要人。”

 

对张剑飞来说,做出回国的决定并不是一时的感情冲动,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1962年,张剑飞出生在湖南省邵东县的一个偏僻的乡村,父辈一代人的勤劳、朴实和诚恳的精神,给他打下了深刻的烙印。“我像大多数那个时代农村长大的孩子一样,除了上学,每天还要帮助家里干大量的农活,生活十分艰辛。我很小就喜欢读书,可是在农村,到哪里找书呀,我家也没钱给我买书。那时候,我几乎读遍了一切能够找到的书籍。1979年,我从邵东三中顺利考上了同济大学道路桥梁系。”回忆从前,张剑飞感到,珍惜今天的来之不易,就更应当为祖国做更多的事情。

张剑飞对朋友们说:“人不应仅仅为好的生活条件而活着,人生应该有更高的目标,更高的境界,更高的追求。祖国建设正处在一个飞速发展时期,需要大批学有所长的知识分子去奉献自己的力量。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作为一个受党和国家教育培养多年的留学生,回国参加祖国建设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我是带着祖国和人民的重托前往大洋彼岸去求学的,当然应该把学到的先进技术带回来,报效祖国和人民,为自己的祖国和人民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目前我国高等级公路建设刚刚起步,汽车化过程刚刚开始,国外在这方面已做了大量的工作,他们的经验和教训为我国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作用。我希望自己能成为描绘中国现代公路交通美景的重要参与者,用实践证明,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我们并不比外国差。”

 

 

成功之路要勤奋


1992年回国后,张剑飞先是担任副总工程师,1995年,张剑飞当上了爸爸,同时担任副院长,作为主要负责人之一,完成了重大基础性课题————“中国公路投资优化及可行性研究方法改善”,赢得了世界银行及国内同行的广泛赞扬。他在这一课题中,独立完成了关于高速公路车速与流量关系的研究,首次完整地揭示了我国高等级公路纵坡对车辆行驶速度的影响,特别是发现了高速公路上无论是上坡还是下坡都对车速产生不利影响这一独特现象,在国内尚属首次,它将对我国合理修订设计标准起到积极的影响。


张剑飞说:“与一般人相比,我没有什么过人之处,如果有点长处的话,那就是比较勤奋,喜欢学习,也喜欢思考,之所以能够作出一点成绩,恐怕与这一点有较大关系,我始终认为,勤奋和学习是成功的必备条件。”

 


进步之路要学习

 

张剑飞的特征之一是脑袋大,大家常常很好奇,他这个大脑壳里到底装了多少东西。因为无论和他谈什么话题,他总有一番独特的思索,并提出富有见解的理论。他说:“虽然专业不同,但研究达到一定的层次以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均可以上升到哲学的层次,而在哲学的层次上,各个专业可以说是没有区别的。”


张剑飞是如何获得这样多的知识。他用自己的经历总结说:“我感到一个人进步与否,最终反映在他的思想境界和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而思想境界以及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往往又取决于他的学识或者知识水平,一个人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才能提高思想境界,才能提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取得进步,因此,进步的源泉是不断地学习。其实,人生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我认为,读书、交流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书本知识是人类实践过程中总结的直接经验最集中的反映,广泛涉猎各种书籍,可以使人受益无穷。

 

 

幸福之路要看远

 

张剑飞是一个喜欢积极思维的人,他的脸上总是带着微笑。针对现代很多年轻人对人生感到的迷茫,他联系自己的经验说:“人一定要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有些人认为幸福就是为所欲为,有些人认为幸福就是物质享受,一个人有什么样的幸福观,决定了他在紧要关头会选择什么样的道路。对我来说,做出一番事业,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民族的富强做出贡献,我就感到满足、感到幸福、感到骄傲。尽管对整个国家来说,一个人的贡献是微小的,但海虽大,却是由一滴滴的水组成的,国家的富强有赖于我们每一个人添砖加瓦。也许,在某些人看来我的这种幸福观,在今天已经过时了,现在是一个‘等价交换’而不是‘无私奉献’的时代。但我觉得,人如果仅仅是为了自己活着,生命的这个目标也就太微不足道了。”


作为一个有理想和事业心的男人,张剑飞更多地把他的幸福与工作联系在一起。“搞公路设计,天天离不开路。越是没有路的地方我们越是要去。这几年我几乎跑遍了我国的各个地方,做了大量的工作。我国公路软科学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我希望能够系统地引进、借鉴、吸收和消化国外的先进成果,同时结合具体规划课题,把这些成果应用到具体工作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