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向书法 喜获专利 申报猴肖 无愧名家 挥毫激壮志 墨宝谱征程
——记全国人大办公厅信访局转业干部、我国当代青年书法大师刘世忠
( 记者:任科 孙彦东 韩基民) 今年9月12日,经过记者多次请求,才获准利用双休日空闲时间,慕名来到全国人大办公厅信访局,采访了该局共产党员、转业干部、我国当代青年书法大师刘世忠先生,他步伐矫健,说话声音洪亮,儒雅中还保留着军人特有的果敢和坚毅。在采访中,刘世忠先生以其深厚的艺术修养,让记者心生敬意,连连赞叹不已。刘世忠自幼练习书法,临摹碑帖,一丝不苟,章法严谨,结构秀美,笔法刚进,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观看先生挥墨,只见那斗大的毛笔犹如龙蛇飞舞,行云流水,跌宕起伏,酣畅淋漓,确是一种美的享受。刘世忠创作的意向书法 “猴寿”字 ,已经 获得国家专利 ,现在已经申报"猴寿"生肖邮票, 无愧名家风范。
爱好书法 执著追求
1963年,刘世忠生于河南省桐柏县的一个村庄,桐柏县也是一个革命老区。刘世忠自幼就受到革命老区思想的影响和熏陶,爱好书法,勤奋练习,如痴如醉,不能自拔。
晨练时分
一次,刘世忠的父亲检查他写的字,当他看到儿子毛笔写的“出入平安”后,父亲马上严厉地批评他说:“这个‘安’字太难看,象蚂蚁爬。”自尊心、上进心很强的刘世忠惭愧不已,羞愧难当,从此,他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把字练好,不给老人丢脸。”刘世忠经过请教书法老师才知道,“安”字除了正楷,还有隶书、草书、小楷等写法,真是大开眼界,增长了见识。
与飞天第一人杨利伟探讨书法.
那个年代没有电灯,刘世忠经常点着油灯一个人炼字到深夜,多少次母亲在深夜起来劝他快点休息,他总是回答说:“再练一会”。
刘世忠先生从小就崇拜毛主席,会背毛主席诗词,会临摹毛主席诗词笔迹。
七十年代,村庄里识字的人少,会写作的人就更少了。当时,还是小学生的他就经常为乡亲们写字。如过年写个春联,盖新房写个上梁大吉,每每帮助村民的时候,他都感到无比自豪,心里也很充实。刘世忠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一天天地苦中有甜,快乐成长起来。
与耿飚之子耿大哥探讨书法
中学时代的刘世忠书包里面除了几本书以外,还有一本中学时代王的字帖,这本字帖成了他学习书法的启蒙老师,字帖上疏朗开阔,清秀方正的字体让他痴迷,无论是在田间地头,还是烧水做饭,他的头脑里装满了字帖上的毛笔字。只要手里闲着的,他必须会用手指在地面或者在半空中比比划划,一本字帖临的倒背如流。以后,他一有机会就到县城里买来字帖继续临摹,在对欧、柳的长期临习中,打下了坚实的楷书基本功后,他不再拘泥于一个时代一种字体,更不拘泥于一家一派。
刘世忠在读高中时,利用业余时间,在报名参加了一个书法函授培训班,通过书信往来,指点书法作业,一年下来书法又有进步,他开始转学隶书、从各种字体中吸取了丰厚的艺术营养,有着拙中见巧的独特书风。16岁高中毕业时的书艺已经渐渐走向成熟。
带笔从戎 刻苦钻研
1982年10月,刘世忠应征入伍,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某坦克团战士,入伍当兵捍卫国防愿望实现后,他在激动之余,暗暗发誓一定要在部队这个大熔炉里,刻苦锻炼,争取获得优异工作成绩,向家乡父母亲人、向同学老师汇报。
刘世忠在部队首长和战友们的帮助下,时刻从严要求自己,严格遵守部队各项条例和规章制度,出色地完成了部队首长交给自己的各项工作任务。
刘世忠利用业余时间办黑板报、写会议和节日标语等。尤其,每当逢年过节时候,部队组织便民服务队,当其他服务摊点都收工了,只有他写春联的摊点前,还排着长长队伍,前来求写字的人仍然络绎不绝,他的手都冻了仍然在坚持写字,直到新年 钟声敲响了,他连饺子都顾不上吃。有时他回到部队家属院,直到大年三十中午,他连饭都顾不上吃,也要让每个来队官兵,拿上一幅字,贴上过年。刘世忠感到自己能为大家做一点小事,而感到无怨无悔,心里很高兴。由于他工作成绩突出,很快被部队党组织批准为中共党员。
刘世忠当过宣传干事、俱乐部主任、宣传股长,业余时间也坚持写新闻报道,先后在《解放军报》、《人民日报》等中央级新闻媒体发表各类新闻稿件几十篇。
刘世忠始终认为,打铁必须自身硬。
1984年,他参加阅兵并被提了干,又被保送中国人民解放军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学习深造,但他始终不满足现状,又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学习,先后获得了中国书画函授大学专科毕业证书和中央党校法律本科、研究生毕业证书。
有耕耘,必有收获。刘世忠在部队服役19年期间,历任战士、排长、指导员、宣传干事、宣传股长、代理教导员等职务;荣立三等功三次,多次获得团以上嘉奖。刘世忠书法作品在团、师举办的大型书法比赛中,多次获奖。
他在日常习书时,以柳体结其骨,以北碑丰其韵,书体逐渐血肉丰满、骨肉均胜。战友们的夸赞并没有使他满足现状,他愈加博采众长,开始涉猎中国的传统文化,尤其喜欢读中国古代的文史著作。他觉得一个文化大师或者博学多才的人,不见得成为一个书法家,但是,一个将书法当成终身追求的人,一定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根植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 ,刘世忠在通过学习名家碑帖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集端庄、秀丽、飘逸之气于一体的独特风格。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句“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也展现出刘世忠的书法技艺的最高境界。
他在谈起自己在部队进行书法创作时,深有感慨地说:“我自幼酷爱书法,艺求其道,术求其绝,长期坚持自学,致力于各家名帖,尤其喜爱王羲之、颜真卿、欧阳询、欧阳中石、刘炳森等古今各派书法,并且以自己之长,综各家之优,卧薪尝胆40余载,始终信奉“业以勤成”的人生格言,不论是炎热夏日,还是寒雪严冬,我一直没有停留过手中的笔。翰墨造妙句,挥毫寄深情。练字也是一种修行,是一种锤炼,是一种坚毅和坚持,只要在这种境界下,我笔下的横平竖直才能滋润着书法的神韵”。
精益求精 传承创新
2000年8月,刘世忠从北京卫戍区转业到全国人大办公厅信访局工作,工作岗位和环境的变化并没有影响他的书法创作,刘世忠一方面认真完成各项本职工作,多次被信访局评为:“先进个人”,被办公厅评为:“优秀党员”;另一方面继续从事书法创作,力求精益求精。
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的更新,文化氛围的影响,他对书法更加热爱,研习书法也更加勤奋了。现在无论工作有多么紧张,他都要忙里偷闲,练上一会,心情才会愉悦。刘世忠自从参加工作至今,是他从研习书法艺术,到提高发展的难忘岁月。回顾这漫长的学习历程,有艰辛,有进步,有快乐,更有收获。他在研习书法中,通过临摹字帖、刻苦练习、观赏精品、吸取养分、求写必应、满足需求、参加活动、学习提高等方式,为我国文化事业发展尽责处理,添砖加瓦。
作为中华文化传承人,刘世忠说:“中华文明之所以能流传下来,没有断绝,就是因为文化的传承,书法更具说服力,从古至今,诞生了诸多书法大家,无论外族入侵,朝代替换,书法强大的生命力从来没有断过。汉字书法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汉字更是一种优美的艺术,见证着祖国的源远流长的历史。现在国家正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倡文化大发展,这几年书画的发展迅速,主要原因归于,人们在精神层面追求愈多了。”
刘世忠书法作品,无论是扇面苍楷,还是榜书条幅,细加品味,每一个字都是平衡的,构成独立的审美单位,且分行清晰均等。他的作品时而有大气磅礴之势,时而有小桥流水之韵,整幅作品清秀俊雅,加之其在行文中,辅以简约与变形处理,使得作品全脉刚毅婉畅,变换有致,让人留恋。
刘世忠从事书法创作数十载,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还是他的“金猴献寿”系列作品。一笔寿五种寓意,“金猴献寿、长命百岁、马上封候、蟠桃献寿民、和人参长寿”。作品书画结合,寓书于画,将“寿”字和“猴”的形象结合。刘世忠作画极有特色,此套“金猴献寿”一笔呵成,一挥而就,若非亲眼所见,确难相信他竟然如此作书。“寿”字在中国文化中寓意长寿,从古至今都是大吉大利长寿文化的代表,作品“金猴献寿”将“寿”字文化和猴文化融为一体,使得整个作品相得益彰,字形字意得到更好表现,充分展现了书法家的创作。因为猴与人类关系密切,人们像来对其有好感,中华传统文化当中尤其对猴特别偏爱一些。猴文化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如吴承恩在《西游记》中,朔造的美猴王孙悟空的艺术形象,不仅中国老百姓熟知,也为世界人民所喜爱。“猴”与“桃”更是常常结合在一起,喜食桃子乃是猴子的天性。在吉祥物中,桃是增寿的瑞果,有长寿的寓意。蟠桃献寿,猴与桃的结合,恰应了民间谚语“猴寿瑞寿”,表示吉祥如意;马上封侯也是传统的寓意纹样,“猴”与“侯”同音双关,因此猴的形象多表示“封侯”之意,猴子骑在马上,寓意功名指日可待。中国人认为猴是吉祥物,给“猴”增加了一种吉祥、富贵的象征意义,开创中国“寿”文化的新篇章。
名家风范 果实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