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备份栏目 >
备份栏目
冷坪山麓牧鸡人____记贵州黄平县党员致富带头人罗国艺与他的土鸡养殖梦
时间 :   2015-09-20 12:31 来源:   清风网 作者:   editor 一审:周满荣   二审:宁基   三审:周秋连
 
“国艺土鸡闹山野,都市餐桌品鲜肴;龙井寨后览胜景,冷坪山下赏鸡歌。”这是一位上海作家到贵州黄平县重安镇金龙村龙井寨和冷坪山观光后作出的一首诗赞,不仅感叹了冷坪山上草原和石林的秀美风光,而且还深深地表达了对这里国艺原生态养殖场那漫山遍野土鸡群的赞赏。
黄平县国原生态养殖场由金龙村党员致富带头人罗国艺创办,占地面积100余亩,共有8栋100平方米的鸡舍,还修建有60平方米的办公用房。目前养殖场内有存栏商品土鸡5000羽、种鸡500羽,2015年预计出栏达1万余只,年销售额将突破60万元。由于国艺原生态养殖场的规模和名气很快不胫而走,这里几乎每天都有人到前来参观和“掏宝”。养殖场能有今天的成功,它凝聚着的主人公——罗国艺辛勤创业的汗水。
 
一、 都市艰辛打工路,立志返乡创业心

    罗国艺出生在重安镇金龙村龙井寨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过去,农村艰苦的条件和落后的生活方式,使他在孩提时一边读书一边就为贫穷的父母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和农活。看着家乡除了贫瘠的土地外,就是那些无法挤出多少“金汤”的山林。因此罗国艺立志长大后要走出山寨,寻找另一种生活。2002年,他在不到17岁就跑到东莞打工,在哪里一干就是5年。后来又到浙江、江苏等城市寻找“掏金”,足迹几乎踏遍了大半个中国。大城市的繁华,缤纷的霓虹灯,各种各样的诱惑没有让这位山里娃忘记家乡。罗国艺在漂泊不定的打工中,还从微薄的收入里挤出部分寄回家中帮助父母解决弟妹上学的费用。一天工作下来,每当他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回到集体宿舍后就常常寻思:难道自己就这样在外漂泊打工一辈子吗?难道就低三下四地让人使唤下去吗?不能,决不能!一定想办法积累点资本好好回乡创业,这样不仅为了自己,更为了家乡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群众。为此,罗国艺在打工里重新调整自己以后的发展思路,并开始跑市场,搞调研,用敏锐的眼光随时捕捉各种种植和养殖信息。通过长时间的观察他发现,随着城市经济的日益繁荣,市民的消费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后,越来越注重生态化的生活追求,比如菜市场上原来的肉鸡销售已经在萎缩,而农村以杂粮饲养的土鸡倍受到了市民家庭的青睐,市场前景大有作为。罗国艺思忖:自己本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家乡山多地广不正是发展土鸡养殖的天然场所吗?在外打拼了十几年的罗国艺这才下定决心回乡来开办土鸡养殖场,以自己的试范,积极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二、回乡创业之路,面临坎坷崎岖

    2011年春节,罗国艺结婚后,10月份随着小宝宝的出世,他和老婆琢磨着:孩子的到来,意味着三代同堂的家庭已经组成,二人既要担负孝敬父母的义务,又要托起在家照孩子的责任,对此他决定想方设法实施这些年来一直困扰和纠结在大脑里的创业计划。小俩口一拍即合,加上父母也还能从劳力上帮助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务。全家在毫不迟疑下,罗国艺便拿着身上仅有的1万多元资金着手上马。然而,创业之路并没有他想像的那么容易。首先是资金周转如何解决,其次是场地的协调租赁和水、电、路问题还面临许多困难,再者就是养殖和管理技术上的问题。面对着一个个需要解决的疑难接踵而至,虽然罗国艺也犹豫和犯难,但他的决意既然定下来后就毫无顾虑,认定的路一定要走下去。为了解决资金问题,他找到亲戚朋友借;为了协调场地的事宜,他到村里一家家去谈。罗国艺凭着自己的一片真诚之情感动了父老乡亲,大多数叔伯还无偿地将土地和山林让出来供他起步。养殖场解决后,为了尽快让基地里实现水、电、路“三通”,国艺自己想办法从海拔1200多米的冷坪山上引水下来;通过申请供电部门同意,从500米外的村寨中架拉了电线。从寨子里到基地的800米公路则是凭自己和家人一锄一铲挖修,同时还得到一些热心村民帮忙下,花了3个多月的艰苦奋斗才勉强将毛坯公路修通。修路时,当地一位诗词爱好者看到这种情景,特意赋诗云:国艺创业似愚公,肩挑背驼志从容;披星戴月拓富路,风餐露宿志沐辉。
2012年初,罗国艺在村里群众的关心支持下,养殖场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架子初步搭建起来,由于手头资金紧缺,第一年仅购置500只鸡苗开始在山上放养。为了那份执着的创业梦,国艺吃住在山上,还购买了大量的家禽养殖书刊来自学中,从摸索中逐渐学会了用土法给鸡做防疫工作。在他把一个个土鸡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精心呵护下,2012年上半年,罗国艺在养殖场上第一次获得了1万多元的回报。首次在山野里舀得“第一桶金”,他在信心十足中,还通过向镇政府和县有关部门申请,注册成立了“黄平县国艺原生态养殖场”。
正当罗国艺的土鸡养殖刚有起色,正踌躇满志规划未来之际,2013年,全国一场禽流感的市场风波击碎了他的梦想,当年扩大放养的2000多羽土鸡在消费者“不敢吃鸡肉”的影响下造成滞销,后来连成本都“拣”不回来。这种变化莫测的市场风险,对于刚刚起步的罗国艺来说无疑是一个晴天霹雳,近两年的利润和家底在瞬间全部化为乌有,真是哭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一时,罗国艺的失落心情已降到了冰点,但几天后他又作冷静思考,决定还是对养殖事业不离不弃,从什么地方跌倒,更要从那个地方坚强爬起,坚信总有一天“面包会有的”。
 
二、 战胜挫折困难,实现财富梦想

    从 2013年突如其来的禽流感市场风波中振作起来后,罗国艺决定再次从零开始。没有资金,他又分别从亲戚朋友中借了5万元,养殖规模从原先的500羽上升到2014年的1万余羽。由于罗国艺所养的土鸡的辅助食料全部是从村民家中收购回来的山土玉米、山麓稻谷等。加上养殖场的土鸡又全程敞放于海拔900米的大山和草地上,鸡群白天吃着山里的草虫,傍晚归舍时再辅喂五谷杂粮,以巩固鸡的品质。防疫也是选用当地传统的中草药配水兑食,所以土鸡无任何药物残留,而且让鸡龄都在180天以上才出栏上市,因此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在餐桌上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对此,他通过朋友的关系,用自己养殖的土鸡运到广东东莞和深圳以及贵阳试销后,400多只鸡平均仅在一个上午就被人们抢购一空。7名收购商还专程上门来找他签订了长年供货合同,这种订单养殖使罗国艺的土鸡有了固定的客户,当年就尝到了甜头。为了惠及村民,并带动群众共同致富,2014年12月,罗国艺还成立了黄平县金龙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加入合作社的农户达到30余户,这些社员已经开始创办了各自的药材、稻鱼、反季节蔬菜等基地,村民在多种经营并举的发展下,不断把各自的产业做大做强做出品牌。
    罗国艺的创业精神,受到了县和镇政府领导的关注。看到他那条简陋的毛坯公路,镇里的领导还表示一定要争取上级项目为其把公路维修和硬化起来。有党和政府的关怀,罗国艺对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渴求越加迫切,他在2012年向党组织呈交入学申请中,通过严格的考验,2015年7月,罗国艺同志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罗国艺开始致富后,当地的群众都为他投来了一阵阵羡慕的眼光。然而他却说:“一人致富不行,要全村人的口袋都有钱了才算富裕。”因此他在和广东、贵阳的客商洽谈供销合作时,努力扩大订单市场,并计划用两年左右的时间,把土鸡养殖面发展到更多农户家里,争取实现年出栏达到10万只以上,年销售额突破600万元,让更多入社的群众在共同创业下达到相对致富的目标。罗国艺靠山吃山的创业精神,在外工作的乡友罗振先生回到家乡,看到山上密密麻麻的土鸡群后,他也诗兴大发,并在罗国艺的养殖基地办公室里挥笔题诗道:少壮怜悯旮旯寨,寻梦离乡走都城;开放浪潮击山野,志归桑梓创新业;徒手劈开荆棘路,禽流风浪炼恒心;荒野追逐小康梦,惬意青春挫不回。诗中诠释着对罗国艺的支持及感动。
    新的起点,新的征程,罗国艺作为一名新的中共党员,一名金龙村的致富带头人,他正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践行着一名基层党员的责任和光荣使命。创业之路坎坷而任重道远,尽管罗国艺知道自己面临的市场挑战还风起云涌,但他那股矢志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梦想和决心从不动摇。通过现场采访,我们有理由相信,金龙村群众在罗国艺的带领下,这里的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在助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上,一定从共同奋进中实现更加美好的梦想。(通讯员:廖尚刚)
图为冷坪山里的国艺原生态养殖场一角


每天在山林深处觅食草虫的土鸡,一只只味美肉肥



图为可以用筷子夹住的土鸡生蛋清和鸡黄
  一般的生鸡蛋用筷子是无法做到这样的
图为养殖场里的本地公鸡群





图为土鸡生产的绿壳红心鸡蛋




图为罗国艺以山野菜辅助饲养的土鸡



图为罗国艺带着儿子用玉米在饲养土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