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备份栏目 >
备份栏目
腾格里沙漠被“群殴”:治沙模范企业排污被罚超300万
时间 :   2015-04-28 10:25 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 作者:   editor 一审:周满荣   二审:宁基   三审:周秋连

  善待沙漠——这是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于上世纪80年代提出的倡议。

  坐落于内蒙古阿拉善东南部的腾格里沙漠,西部和东南边缘分属甘肃武威市和宁夏中卫市,黄河从其东南流经,面积约4.27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第四大沙漠。

  50多年前,为了保护我国第一条沙漠铁路——包兰铁路不被沙漠埋没,位于腾格里沙漠东南边缘的宁夏中卫市,开创了以“麦草方格”为主的“五带一体”治沙体系,被誉为“人类治沙史上的奇迹”。

  在包兰铁路安全运行半个多世纪以来,腾格里沙漠实现了与人类的和谐共处。而从治理沙漠到利用沙漠,腾格里正释放出巨大的经济潜能。

  “黄沙变黄金”的构想肇始于钱学森。1984年,钱学森在内蒙古阿拉善盟首次提出发展“沙产业”,提倡在“不毛之地”利用缺水而光热条件得天独厚的特点,走“多采光、少用水,新技术、高效益”的技术路线,发展知识密集型农业。

  钱学森同时警示,不要搞西方的“工业化”,以牺牲生态环境作代价,要努力做到“生态和生计兼顾,治沙和致富双赢,绿起来和富起来结合”。

  然而,自2010年以来,腾格里沙漠污染事件频发。2014年9月,发生在内蒙古阿拉善、宁夏中卫的污染事件曝光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注,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做出重要批示。但仅仅6个月后,2015年3月,甘肃武威的一家企业“顶风作案”,再次向沙漠伸出“黑手”。

  3月30日,《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从甘肃兰州出发,先后前往腾格里沙漠污染的“重灾区”——甘肃武威、宁夏中卫与内蒙古阿拉善调查。调查发现,向腾格里沙漠排污的企业决非个案,腾格里沙漠的污染程度超出我们的预想。

  半个月后,备受关注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水十条”)正式发布,其中提到要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

  腾格里沙漠被“群殴”的态势是否会就此止步?

  记者调查第一站:甘肃武威

  荣华公司:一个治沙模范企业的“AB面”

  地处河西走廊东端的甘肃省武威市,南靠祁连山,北临腾格里和巴丹吉林沙漠,是一个严重干旱缺水的农业大市。

  自2003年起,为落实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多次做出的“决不能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的批示,阻击腾格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在武威下辖的民勤县“会合”,武威这个甘肃重要的粮食产区开始推行严苛的“关井压田”政策,共关闭超过3300眼农业灌溉机井,压减配水面积63万余亩。

  今年3月,正当武威实施“防污、节水、造林、治沙”生态战略的关键时期,一个头顶无数“光环”的治沙模范企业却因“毁沙”而闯入公众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