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的到来!登录注册
当前位置: 清风网主页 > 备份栏目 >
备份栏目
"单独二胎"政策推出:多数符合条件年轻夫妇谨慎观望
时间 :   2014-02-14 09:19 来源 :   正义网-检察日报 责任编辑 :   editor

吵吵嚷嚷的“单独二胎”终于尘埃落定。
  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公布了“单独二胎”政策,即“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目前,各地根据《决定》精神,正抓紧制定或已经出台本地具体的政策。据国家卫计委新闻发言人近日介绍,目前,上海、江苏等9个省份已按要求通过备案程序,浙江、江西、安徽3省已于今年第一季度正式开始实施“单独二胎”政策。而北京、广东等地准备工作也已就绪,只待人大修法确认并公布实施。一些省市在出台政策时,还把生育间隔的限制取消,变强制管理为呼吁倡导。
  记者在调查采访中发现,与此前呼吁放开“二胎”的强烈呼声形成反差的是,许多符合生育条件的年轻夫妇持理性和谨慎观望的态度。
  “单独二胎”改革政策的推出很是时候
  前些年因为生二胎而辞去一家电视台工作的李向军对记者说:“其实,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没有什么不好,但是像我以前一样,在政府部门、事业单位上班的人,你要是想要第二个孩子,就得辞职,没得商量。即使没人赶你走,你在单位也待不下去了,单位的任何评比、奖金以至于领导的业绩都跟计划生育挂钩,大家因为你多生了个孩子而对你冷眼相待,很不值得。所以现在国家能够放开“单独二胎”,我很高兴,我是独生子女,要是再早几年,可能也就不用从电视台辞职了。我觉着国家‘单独二胎’政策的放开,意义在于不管大家愿不愿意生,至少是把生或者不生的决定权还给了我们。”显然,李向军对于“单独二胎”的改革还是抱有信心的。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王桥对本报记者说:“计划生育政策是在特定时期、特定环境下提出的人口政策,对于国计民生、国家兴旺、民族繁荣产生了很多正面影响。随着新时期下我国人口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生育水平日趋降低,人口结构性问题日渐突出,社会居民生育意愿逐渐理性,家庭模式慢慢缩减,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我们改革生育政策,完善人口结构的出发点和着力点。”他认为,“单独二胎”改革政策的推出很是时候。
  “单独二胎”之于国家:优化人口结构,缓解人口衰减
  廖新远是广东东莞一家生产电子元器件厂的老板,受进出口贸易疲软的影响,他的厂子效益目前大不如前,用他的话来说,订单倒是没有少多少,关键是成本增加了,尤其是人力成本的增加,即使你花很高的工资去招人,也很难招到满意的,现在的年轻人不像他们父辈,现在大都是独生子女,不太愿意吃苦,还经常抱怨待遇不高。
  其实待遇高点也算了,怕就怕大面积的用工荒,劳动力数量确实不如前些年多了,现在去人才市场也没什么人可招,而挂出一个招工启事,半个月都没人问津。对于我们来说,挺欢迎“单独二胎”政策的,虽然短时间并不一定能见效,但是长久看对于劳动力短缺我觉着应该会有帮助。
  与廖新远观点不同的是一位身为地方政协委员的企业老总,他抱怨说,“现在跟过去不同了,过去女人生孩子,一直工作到即将临产,现在的女孩快当妈妈了,还是非常‘娇气’,刚刚怀孕就跑到一些大小医院去开‘保胎’证明,用人单位一点脾气没有,只能给‘准妈妈’放假,病休三个月,回来上班后,三天两头跑医院,离着生孩子还有三个月又开始休息。我们一分钱都不敢扣,如果要生二胎,产假加上‘病假’,三年时间内基本没法干活,公司就得再重新聘人,等到这些女性回到单位,岗位重新调配也成问题。”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王昌硕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从长远来看,“单独二胎”政策的实施确实可以缓解我国劳动力减少、人口总量逐步衰减的压力,而且我们国家这些年发展得这么快确实离不开人口红利的作用。这对社会显而易见是一件好事。但是具体到用人单位本身,那些抱怨归抱怨,但是不得不承认保护女性权益的必要性和原则性,劳动法的规定很明确,不能只看眼前利益,而忽略长远效益,不能忽略用人单位的社会责任。而且,对于那些有资格生二胎但是没有生的,企业还应该给予适当奖励,当然,女性生育权一定要得到保护,也要尽量兼顾用人单位利益。总的来说,“单独二胎”的改革对于家庭、企业、社会都是利大于弊。
  “单独二胎”之于家庭:家庭更温馨,孩子成长不孤单
  据一项调查显示,在“单独二胎”改革启动后,符合独生子女条件的育龄夫妻,愿意生二胎的占到47%,还在犹豫和观望中的占到30%,而没有打算生二胎的只有23%。这说明,大多数符合条件的育龄夫妻,还是有生二胎的意愿或者准备的。
  这项调查还显示,学历高、经济实力强的男性往往生育二胎的意愿更强。而从地域上来看,像北京、上海这种大城市,生育意愿往往不如中西部中小城市高。
  近些年,明星生二胎似乎成为常态,很多明星生二胎都会第一时间被网络媒体曝光,远的有陈红、毛阿敏、杨澜、那英,近的有王刚、姜文、林依轮、刘涛等。这些人不是已经更换了国籍,就是经济实力雄厚不怕接受罚款。而姚晨、黄磊等明星都通过媒体或者微博发声,表示一旦条件允许,一定会要二胎的。他们的理由普遍都是觉着一个孩子太孤单,没有兄弟姐妹的陪伴反而让自己更担心。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认为,二胎政策的放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独生子女独立性差、耐受挫折性差、精神孤独、以自我为中心等不良特征。
  虽然只有23岁,尚未结婚,在某事业单位上班的湖北荆州小伙周嵩已经考虑结婚后要两个小孩了。作为家中独子的他,从小就觉得特别孤单,他不想再让自己的小孩有孤单的感觉。“小时候,爸妈上班忙,很少有时间陪我,我就一个人待在家里,一个伴也没有,那时候我就特别羡慕别人有兄弟姐妹。曾经,我还吵着让妈妈给我再生一个弟弟或是妹妹。”周嵩说,他长大后,孤单的感觉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更加浓烈,“逢年过节,别人家的气氛明显比自己家热闹、温馨。”
  “单独二胎”之于你我:生育成本偏高,生好也要养好
  从成长环境和性格养成上看,虽然生育二胎比独生子女似乎更有优势,但是很多人却不太愿意生二胎。家住上海市卢湾区的刘女士虽然符合“单独二胎”的生育条件,但是她却已经跟老公商量好不再生二胎了。
  “现在在大城市养个孩子成本太高了,如果再要一个,我们的负担会加重。”刘女士说,“我的孩子刚上幼儿园,一年要七八万元,他刚生下来的时候,一个月光奶粉就得5罐,又不敢买国产的,但是进口的一罐就得200多元,一个月下来就得1000元左右,加上尿不湿、玩具、衣服,有个感冒发烧再去医院跑两趟,一个月没有个四五千元根本下不来。眼看着慢慢大了,花钱的地方更多,要报早教班,要交入托费,以后再大点还要交择校费,哪一项都不是一笔小开支,对于我和我老公来说,一个孩子已经有压力了,要是再要一个,真的就会影响生活水平的。”
  河南是人口大省,从2011年开始实施“双独二胎”政策后,一直到去年,总共生育二胎的家庭也只有600多个,占到符合“双独”政策家庭的10%都不到。许昌市的小陈便是符合条件的双独家庭,但是他和爱人并没有选择要第二个孩子。“现在我们的观念跟以前不一样了,生好几个孩子没精力管,还不如生一个孩子给他提供最好的条件,我们俩工作忙,现在一个孩子还是父母帮着带,要是再要一个孩子,估计就得请保姆了。”
  北京大学人口所教授穆光宗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谈到,政策的放开并不一定就是鼓励生育,现在社会生养成本确实比以前高,尤其是北上广等大城市,不仅多养活一个孩子的成本更高,更重要的是要分担更多的精力,而如何做到优生还要优育才是关键。想生二胎的大多是还没当父母的年轻人,已经有孩子的多半知道再生一个会付出怎么样的辛劳,也就不会那么希望再生了。
  “单独二胎”之于社会:调整家庭结构,应对老龄社会
  “单独二胎”确实有利于家庭的结构优化——记者调查采访时大多数受访人如此认为。“421”的家庭结构已经成为近些年社会家庭的一种单一趋势,也就是两代甚至三代都是独生子女家庭,两个独生子女组成的家庭要负担赡养双方父母以及抚养孩子的责任,这样赡养上一代的压力和抚养下一代的压力都会加大,使得社会家庭结构更加脆弱和单一,不利于家庭抵抗风险的能力,不利于孩子个人的成长,也不利于老人的照料。
  “尤其是我国已经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空巢老人和失独家庭这些群体将成为一种社会现象而存在,如果‘单独二胎’改革政策实施后,虽然短期不可能解决老龄化社会的诸多问题,但是从长期来看,还是可以有效缓解老龄化面临的一些挑战的。”穆光宗教授说。
  和丈夫前些年双双下岗的叶大姐现在在一家超市做收银员,10年前,叶大姐18岁的女儿因为得白血病去世,叶大姐和丈夫由于年龄都大,所以没有办法再要孩子了,失去女儿的痛苦在她和丈夫的心里久久不能平复,但是现在更让她无奈的是,对自己两口子后半辈子依靠什么很是迷茫。她说:“我们俩由于前些年下岗了,所以现在还领不到养老金,只能自己在外面打点工赚钱,过两年即使达到领养老金的资格了,那微薄的收入肯定也不够我们两个人的生计,我老公还有糖尿病,经常需要打胰岛素,医药费也很可观,现在对于我们来说,真不敢想象当我们没有能力出来赚钱的时候,会是什么样子,到时候估计想进养老院都没人给办手续。”像叶大姐这样的还有很多,据统计,截止到2013年,我国失独家庭累计有110万个左右,而且这个数字每年都在增长。
  王桥的观点是,一旦“单独二胎”政策开始实施,将有更多的人会有资格生育二胎,这样的话,失独家庭和空巢老人的现象都会减少,老有所养将会更加容易实现。
  “单独二胎”之于婚姻:择偶观有变化
  我国现在男女比例严重失衡,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现在男女出生性别比为116.9:100,有些省份高达130:100。如果这种情况得不到改善,到2020年,中国处于婚龄的男性人数将比女性多出3000万到4000万,这意味着平均5个男性中将有一个找不到配偶。男女比例出现失衡的局面主要归咎于第一胎男婴比例偏高,故而实施“单独二胎”政策有利于缓解我国日趋失调的男女比例,减少我国“光棍”的数量。
  “谈对象那会儿,他妈妈就想找个独生子女当儿媳妇,为的就是以后能有两个孙子辈。没想到,现在还真的有政策了。”已经谈婚论嫁的小陆是独生子女,在回忆和未婚夫牵手前,未来的婆婆“设置”的儿媳标准时表示,“这项个人指标,估计以后会更重要”。
  “单独二胎”政策经媒体披露后,找个独生子女生二胎的话题在很多“非独”青年中引起热议。计划生育政策改革已经启动,年轻人的择偶观也已在一部分希望要二胎的年轻人心中悄然改变。
  “单独二胎”之于未来:我们是否已准备好了
  在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生育政策的调整有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巨大影响。受访专家普遍表示,“单独二胎”放开后,新旧政策如何衔接,配套政策如何跟进,这些问题更需要周全考虑。另外,要做好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应对准备。引导育龄夫妇合理安排生育计划,做好包括产科床位配备、人员储备和培训等在内的相关配套工作,尽量减轻给公共服务领域带来的压力。
  “放开‘单独二胎’政策只是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发展的第一步。下一步政策的调整主要取决于对于第一步政策的评估。在第一步调整的过程中出现新问题怎么去认定,怎么解决,都可能会对第二步的政策调整产生一定影响。”穆光宗说。
用户登录免费注册
看不清?点击更换
用户登录免费注册
看不清?点击更换
(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