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图/李晓军
五年规划延续2013年反腐“真经”
记者:2013年中央惩治腐败力度空前加大。有媒体统计,自十八大以来,已有19只“老虎”被打掉。对于2013年各项反腐举措,您认为有哪些可圈可点之处?
王敬波:2013年是中央贯彻“治标为治本赢得时间”的治标之年,亮点之一是“打老虎”,而且数量多、级别高,震慑作用明显;亮点之二是强化巡视制度,充分发挥巡视制度发现线索的作用;亮点之三是社会公众参与,加强纪委和社会的互动,社会监督作用日益显现。
乔新生:总体而言,2013年反腐败工作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大案要案不断被披露;第二,共同犯罪案件被连锅端;第三,中央巡视组发挥关键性作用。
记者:2013年反腐工作中的“打老虎”、加强巡视等亮点,在此次2013年至2017年反腐工作规划中也有提及。是否可以这样认为,2013年反腐的经验,会继续延伸至今后五年的反腐工作。
乔新生:是这样的,新的五年反腐工作规划将继续深入“打老虎”、加强巡视等工作。另外,在2013年,中纪委对贺年卡、台历等发出禁止令,从微小处预防腐败,这一理念也在新的五年反腐规划中有体现。因为新的五年工作规划的核心就是防微杜渐,通过加强制度建设,解决深层次的问题。
记者:在2013年的反腐工作中,加强党风政风建设成为一个重要切入点。在2013年至2017年反腐工作规划中,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也被重点提及,并提出“不正之风是滋生腐败的温床,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是反腐败的治本之策”。加强作风建设,是否可以视为今后五年反腐工作的一个重要路径?
王敬波:作风建设不仅是路径之一,更应定为反腐的基础工程。虽然作风问题一般指向的是小问题,但是勿以恶小而为之,作风问题严重就可能演变为腐败,二者之间没有严格界限,很多腐败分子都是从小的不正之风开始的,干部作风影响社会风气,社会风气不好就会助长腐败。
记者:通过这些主要工作,我们是否能从2013年至2017年反腐工作规划中勾画出今后5年的反腐路线图?
乔新生:《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标志着我国反腐败进入新的阶段。如果说反腐败是一个系统工程,那么,中共中央的工作规划就是建设反腐败系统工程的路线图。
工作规划不仅系统地概括了我国未来五年反腐败基本思路,而且体现了我国在反腐败问题上的观念创新。规划明确指出“坚持抓早抓小,治病救人。本着对党的事业负责,对干部负责的态度,对党员干部身上的问题要早发现、早教育、早查处,防止小问题变成大问题”。这种论述预示着中国反腐败制度体系建设将会发生重大变化。
在反腐败的问题上,一些领导干部以为腐败是个别问题,是特殊问题,是极端的问题,在查处腐败的过程中,应当把腐败犯罪与工作不正之风区分开来,现在看来,“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如果在反腐败的问题上养痈遗患,那么,必然会导致更大的腐败出现。因此,在反腐败的问题上必须防微杜渐,必须把过去认为不是腐败犯罪的案件,当作腐败犯罪案件对待,通过抓早抓小,真正做到治病救人。